公安部發布隧道事故分布規律,提示注意這些規則
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。開辟隧道是現代修路工程中常用,數據顯示,我國的公路隧道數量早已經超過15000多處。由于特殊的通行環境,隧道也是事故多發路段,容易發生追尾和單車撞擊隧道壁事故。3月12日,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官方微信發布消息,發布隧道事故發生的類型、時間等特點,提示隧道安全通行規則。
周末最易發生隧道交通事故
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,《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》數據表明,我國共有公路隧道15,181處,總長1403.97萬米,是世界上公路隧道建設數量最多、里程最長的國家。公路隧道在縮短行車距離、提高車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,但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著一定隱患。與開放路段相比,公路隧道具有封閉、視線差、空間小、救援困難等特性,一旦發生交通事故,整條公路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都將受到影響,對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威脅更大。
結合數據統計分析,從發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時空分布、事故形態、車輛類型和影響因素等方面看,我國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有以下特征:
時間分布規律
1、在一年中1月、2月、4月、5月、7月發生交通事故數量較多,其余月份相對較少;
2、在一周中發生交通事故數量最多的是周末,約占總量的40%;周一至周五每天發生交通事故數量基本持平,所占比例也較??;
3、在一天中發生交通事故數量最多的時段分別是9:00-10:00、11:00-12:00和13:00-15:00。
空間分布規律
1、隨著公路隧道長度的增加,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逐漸增高;
2、受“白洞效應”和“黑洞效應”影響,公路隧道洞口(包括入口照明段和出口照明段)附近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最高;
3、機動車追尾是發生最多的交通事故形態,占60.1%;單車撞壁次之,占20.1%;
4、發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車輛類型中,小型客車和大型貨車所占比例較大。其中,小型客車中以底盤較輕的轎車和面包車為主;大型貨車中以重型貨車為主,且大多超載超限;
5、超速和冰凍、雨雪天氣是引發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。
隧道里通行 注意這些法律法規
我國關于公路隧道通行的一般規則有以下兩個特點:
1、現行法律法規中對公路隧道通行的相關規定較少、較為零散,且未結合交通事故發生規律進行針對性立法;
2、處罰較輕。違反規定的,一般僅處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。
此外,部分省、市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,在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實施條例的基礎上對公路隧道通行管理做了細化規定。如陜西省規定:隧道等特殊路段要根據交通流量、安全狀況和實際管理需要進行限速;上海市規定:隧道、橋梁等路段應當按照科學、安全、暢通的原則,設置限速標志、標線。
我國關于危險品運輸車輛隧道通行的相關規定有以下三個特點:
1、沒有對是否禁止或限制危險品運輸車輛通行公路隧道做出明確規定;
2、只在相關法律規范中規定了危險品公路運輸的規則;
3、相關運輸規則規定較為籠統,操作性不強。
保障公路隧道安全通行的對策建議
在分析事故規律以及法規規定的基礎上,公安部交通科學研究所也對隧道通行安全提出了建議,完善公路隧道相關立法,推動隧道交通安全立法的科學化。
1、借鑒國外相關規定,對機動車隧道內通行規范使用燈光、減速慢行、禁止下車、禁止鳴笛、禁止加油和維修車輛以及自行車和行人相關通行規則進行規定,對運載危險化學品的車輛可規定限時、限量、限種類、限路段以及禁止通行等措施,并提高相關違法行為的罰則;
2、加強公路隧道通行狀況的基礎研究,根據公路隧道通行特點、事故發生特點和突出的嚴重違法行為,進行針對性立法。
加強公路隧道通行執法,推動我國公路隧道交通安全執法的信息化和精準化
1、重點在夏、冬兩季加強對公路隧道出入口照明段的白天執法,并著重加強對小型客車和大型貨車的管理,著重預防追尾事故;
2、充分借助科技手段,協調公路隧道經營管理單位共享視頻監控信息,組織警力定時網上巡查、定點測速,及時查處公路隧道內超速、超車等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;
3、對運輸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貨車,通過實施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監管(RFID)實行實時追蹤,并及時與公路隧道管理部門實現信息共享,保證貨車及危險品的可查可控;必要時對危險品運輸提供專用通道,嚴防火災的發生。
提高機動車駕駛人的公路隧道通行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,推動公路隧道通行安全協同治理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網所有資訊資料來源網絡,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聯系0591-88881211,本網會在24小時工作日內處理。本公司主營:隧道門禁考勤系統、VR安全教育體驗館。